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孟刚),近日,“麻醉鱼”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关注。视频内容是一名海鲜卖家使用“鱼麻醉”对活鱼进行麻醉。这些视频让许多消费者质疑吃鱼是否安全。那么,吃“麻醉”鱼安全吗?主要成分是丁子香酚。视频中,记者发现,当店主将新鲜的鱼倒入装满泡沫的方形塑料桶时,原本充满活力的鱼立即陷入了沉默。据录制视频的网友透露,这一场景是在海鲜批发市场拍摄的。鱼并没有死,只是被人“下药了”。据他介绍,这种方法旨在减轻活鱼的应激反应运输过程中,有效降低鱼类在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这种“麻醉”手术所使用的产品到底是什么?记者用“麻醉鱼”、“鱼麻醉剂”等关键词搜索网络平台,出现了大量的鱼麻醉剂。在卖家的介绍中,“麻鱼药”的名称多种多样,如“麻鱼药”、“稳鱼药”、“渔家之宝”等。有些产品声称“无毒、可食用”、“几秒钟内起效”、“只需一滴就能让你的鱼到达任何你想要的地方”。记者发现,这些产品中的活性成分是丁子香酚,许多卖家在其宣传页面上使用视频来标明产品来源。ucto,并将该成分称为“植物提取物”。有卖家透露,该类产品名为“鱼麻醉”,主要功能是对活鱼进行麻醉,主要客户是养鱼户和运输商。在长途运输过程中,鱼类在密闭环境中更容易因缺氧而死亡,而且在捕捞过程中,鱼类也常常因强烈的应激反应而受到损伤。不少专家在类似情况下选择使用“鱼麻醉”让鱼暂时进入昏迷状态。即使到达目的地后,鱼仍保持清醒和新鲜。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陈顺生表示,使用麻醉剂运输活鱼并不新鲜,在其他国家也很常见。另一方面,鱼类离开水面后,可能会因剧烈搏斗而死亡,或破坏水面,造成鱼病传播。另一方面,在运输过程中,鱼的密度比较高,缺水缺氧很容易造成活鱼死亡,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麻醉剂的合理使用来成功解决。残留剂量标准不明确丁子香酚在实践中被用作海鲜运输的麻醉剂,但其合规性问题仍需澄清。记者了解到,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编着的科普文献《食用农产品安全消费的科学视角》指出,丁子香酚是一种具有麻醉性的活性成分,主要来源于丁香、肉豆蔻、芥花菜、罗勒、月桂叶等天然植物的芽、叶、茎。丁子香酚最常见的用途是镇痛和抗炎,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作口腔诊断和治疗剂。由于对其功能的不断研究,丁子香酚也被用作食品调味剂,并在中国、美国和欧盟合法使用。自20世纪70年代起,丁子香酚的麻醉作用在活鱼中被发现,并被广泛接受并用作鱼类麻醉剂,在日本、新西兰、南非、台湾和中国等国家/地区合法使用。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云无心告诉记者,丁子香酚是我国法律法规允许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不受监管。这是因为标准没有限制,即使某种香料的味道太浓,消费者无法接受,也不会构成健康风险。食物的急性毒性是通过导致小鼠死亡的剂量来衡量的。食盐杀死小鼠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000毫克以上,丁子香酚杀死小鼠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000毫克左右。我们发现,丁子香酚的急性毒性,即直接导致小鼠死亡的能力,并不比食盐的急性毒性强多少。从这一点来看,它的毒性是比较低的。丁子香酚可以用于水产养殖和运输吗?记者调查发现,d尽管食品添加剂对丁子香酚有明确规定,但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水产养殖用药明确文件》中,丁子香酚并未列入禁止使用的“黑名单”和允许使用的“白名单”。此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41种兽药最高残留限量》规定了41种兽药残留限量,不含丁子香酚。记者了解到,2019年和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农业农村部先后颁布了《海产品和水中丁香酚类化合物测定方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海产品中丁香酚残留量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本法适用于鱼、虾等中丁子香酚残留量的测定,文件中测定丁子香酚残留量且未注明w的这种麻醉剂是否可以用在海鲜中,还说丁子香酚的问题与“无根豆芽”的问题类似,但不适用于加工过的豆芽。可作为香料“根据生产需要适量”用于各种食品中。相关法规需要立即制定。福建省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022年至2024年海鲜市场海鲜中丁香酚含量进行监测调查发现,鱼类中丁香酚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三年内检出量从58.14%逐年上升至88.1%,但逐年计算,鱼类检出率基本呈上升趋势。至于鱼类,草鱼的平均价值是如何识别和处理可能接触丁子香酚的鱼制品,陈俊生说。因为丁子香酚通常可以安全地用作麻醉剂,并且代谢迅速且挥发性高e、世界卫生组织JECFA(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发布的风险评估显示,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可以安全摄入0.15克丁子香酚。易挥发的。残留物通常可以通过蒸、煮、炖等热处理有效去除。如果你吃的鱼没有很重的气味,就不用太担心。上述一般科学文献声称,通过日常的蒸、煮、炖等热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去除丁香酚残留物。据说去除率超过80%。风险评估显示,中国居民通过吃鱼摄入的丁子香酚含量远低于人体每日可耐受摄入量,对人类健康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消费者无需过多担心活鱼的麻醉性,但随着丁子香酚逐渐普及,在鱼类运输行业,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规定,确保从业人员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