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市机构投资债券市场发展超300亿元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本报记者 彭岩松 今年以来,上市机构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向增发)的热情持续高涨。发行评级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以定增上市日为准),年内共有37家公司参与了74家A股公司的定向增发项目,目标涉及电子、医疗保健等18个行业。认购总额达到3029.2万元,比去年同期的2357.3万元增长28.50%。以10月22日收盘价计算,当前参与定增的股票机构浮动利润达108.45亿元,盈利可观。它的潜力。尤其是很多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非常有吸引力。数据显示,当年,事业单位定向增发项目1亿元以上的项目59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比如,田百利的定额增量投资项目成为“人气王”。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等11家公募资本机构合计认购25.56亿元。 AI概念股寒武纪紧随其后,博士基金、嘉实基金等8家公募机构共融资私募项目25.25亿元。此外,机构投资者对昊华科技、爱旭科技、盛美上海、芯原四家公司私募项目的批评总额也超过10亿元。从产业布局来看,产业结构电子、医药和生物等领域受到上市机构的青睐。寒武纪、上海盛美、芯原等10余只电子行业私募股票获机构认购,认购金额合计89.86亿元。医药生物行业,买入百利天恒、地哲药业等6只个股,机构支持总额达45.18亿元。此外,事业单位在能源装备、基础化工产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公募机构参与定向增发的3家公司中,全年认购总额超过1亿元的有27家,其中超过10亿元的有5家。诺德基金以88.96亿元排名第一,参与70家公司私募项目阿尼斯。财通基金紧随其后,总投资84.63亿元,参与了66家公司的私募项目。易方达基金以26.89亿元的认购金额排名第三,参与了10家公司的私募项目。此外,广发基金和环球产业证券基金当年申请总额超过10亿元。对于机构机构参与年度定投的热情,晨星基金研究中心(中国)总监孙恒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政策、行业、市场等方面正在形成协同效应。政策层面,出台一系列优化措施,简化流程、便利支持融资,刺激民间市场供给。产业层面,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与生产力相关的新领域发展。能量,正在加速。同时,制造业技术迭代、产能扩张的需求旺盛,优质民营项目增多。市场层面,整体定增项目大幅增加,定增的贴现特征为公募。金融机构提供赚取超额回报的机会。业内人士认为,公资本机构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不仅体现了对市场机会的主动捕捉,也体现了定向增发市场生态的优化。另一方面,政策利好和产业成熟度增加了优质项目的供给。另一方面,公资本机构的专业研究能力和资本规模优势,让其在私募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随着A股市场的国际化和金融机构的专业化,我们预计定向增发作为重要再融资工具的长期价值将更加受到重视。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宣称:股市信息通过合作方式和机构进行比例化。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