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多年来,激烈的价格竞争不断压缩快递行业的利润,成为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目前,随着监管的逐步加强和行业共识的形成,快递行业正在发出告别价格竞争、消除同质竞争的信号。不少人认为,在推动快递行业“反革命”的过程中,各方仍需共同努力,将行业竞争逻辑从“以价换量”转变为“以质求胜”。今年,“涨价”在核心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反内卷”成为快递行业的关键词。 7月,国家邮政局召开党组会议快递企业座谈会强调,明确反对“内卷式”竞争,承诺加强行业监管,完善邮政快递领域市场体系和规则,依法依规管理“内卷式”竞争,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打破“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浙江省义乌市7月中旬主动实施涨价措施,将当地标准最低限价从1.10元提高到1.20元。紧接着,全国主要快递大省广东省也紧随其后,在广州、佛山、中山、深圳等地将0.1公斤的快递运费提高到1.4元以上,较此前价格上涨0.4至0.5元。这意味着依靠“中心化”控制市场的时代已经结束。产能结构优化当然,并购重组也是反内卷的重要手段。 2025年7月,申通快递宣布拟收购大鸟物流100%股权,拉开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轮”,有望整合同行优质资产,提高行业集中度,优化行业结构。价格竞争的最大成本之一就是一线快递员的生存困境。加盟制度下,快递员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递的包裹量,投递费从最初的1.5元下降到0.8元甚至更低,这直接给收入空间带来压力。近日,极兔快递签署业界首个全网平台算法及劳动监管协议。协议要求运费直接支付给快递员,并保证每笔运费至少代表加盟商每笔订单平均运费收入的25%。杭州快递网点负责人朱表示,直送有助于避免各级快递员收入被扣押。业内人士表示,“反内卷”或许更安全,因为电商快递行业与制造业相比,市场份额相对集中,灵活调整产能、控制价格也有先例,实现良性竞争面临诸多挑战。许多人认为,当前消息传递行业的“低迷”已经达到了临界点。因此,虽然牺牲利润换取规模的扩张模式可能会在短期内增加销量,但实际上却侵蚀了行业的基础。这一系列“反内卷”行动只是开始,良性竞争还面临诸多挑战。目前,政策监管主要集中在义乌、潮汕、深圳等“核心地区”,部分企业已经取得了进展。但郑州、武汉、成都及河北省部分城市低价竞争依然严重,政策覆盖面不足。以郑州为例,部分快递物品价格为1.15元,与义乌差不多,但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反内卷”继续大踏步前进,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取得成功。从快递服务角度来看,各大加盟企业的业务模式非常相似:都是以电商为基础,轻资产扩张,以规模降低成本。物流专家指出,基本服务水平差别不大:“可以发货,这里收货”,准时性相似,标准也统一。 “快递行业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尤其是运输和分拣环节,自动化设备、干线车等硬件设备很容易被模仿。由于“同质化程度高,企业很难建立差异化优势。”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结构性稳定的价格格局难以维持,企业单纯依靠涨价,短期内可能会失去对价格敏感的客户。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会长白文曦指出,如果总部不能将利益传递下去 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会员店仍能以低价吸引顾客。一些物流专家表示,价格上涨可能会导致成品竞争加剧。即使总部统一调价,经销商仍可以通过行贿等方式“明目张胆加价”甚至提供“折扣”来保护客源,难免“受困”。迫切需要共同推动行业限制构造。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快递市场主体依然较多,产能过剩迹象日益明显,且主体集中度同质化程度较低。解决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共同努力。在政策引导方面,专家建议,除了根据新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限价外,还应出台快递企业保险、规范经销商“制裁管理”等细则,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出台政策鼓励快递企业“下乡、进厂、出国”,拓展价值链,包括冷链、仓储、配送一体化。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夏学敏表示,为避免同质竞争,快递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制定自愿性行业标准,帮助企业合理确定价格区间,统一服务标准,避免恶性竞争。同时,我们将加强关键问题合作,促进公平竞争与合作。快递物流专家赵晓民等人认为,“反放权”治理是组织挑战。另一方面,产能过剩行业并购重组正在加速,取决于融资方式以及与上市公司监管的配合,未来预计还会进一步加速。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快递末端费率调整等机制需要强有力的制度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