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哭了,里面的馄饨很好吃!我一直希望以后能拍更多上海八卦电影!”受邀在光明大影院观看上海农商银行“家心之夜”“肉菜馄饨”的李阿姨忍不住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对于大多数上海人来说,《肉菜馄饨》不仅是一部上海语言的商业电影,更是一部聚焦海派文化、银发经济、电影与旅游融合的都市电影。制片人认为,“本片的探索是对城市电影的回归,扎根地域、贴近生活,让电影回归城市的质感和普通人的情感。”这一创作理念与“以人为本”是一致的。上海农商银行作为地方性国有金融企业,始终坚持“金融为民”,将服务从金融领域拓展到百姓文化生活。近年来,除了“肉菜馄饨”鉴赏活动外,该行还利用“心”平台“家”开展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海派文化传播活动。与著名沪剧演员毛善雨合作,开始举办沪剧培训班和著名沪剧大师讲座,近2000名歌迷参加。联合上海教育电视台推出“心家”,推出“胡玉课程”系列活动,“胡玉在线课堂”观看人数超过25万人次,“心家”小程序推出沪剧培训课程和上海语言培训班少儿课程,实现文化服务“云接入”,为各年龄段人群搭建学习传承海派文化的平台,支撑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面对银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挑战,本片集团始终将养老融资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该行“心家”公益服务项目以金融力量强化社会治理,将服务范围拓展至各市、街道、社区。全市设立了1000余个“心家”公益服务站,服务内容也从金融拓展到文化生活领域,整合多方资源打造高水平大学、医疗、社区场景等特色项目,实现政府、市场、社区的共鸣。从深沉的上海话金融服务到香喷喷的菜肉,充满人情味的服务努力不断为银行和市民创造情感价值。从屏幕上的馄饨、社区舞台上悠扬的歌声,到高级课堂上的朗读,上海农商银行将继续提供全方位服务,深度参与城市文化传承和社区建设,用金融的力量守护城市的温暖和记忆,让海派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得更加灿烂。
(编辑:田云飞)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可靠。个人意见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