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 王曦 据东方财富精选统计,四季度(10月至今),已有70多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签署重大合同(含日常经营合同)或战略合作协议,涉及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建筑装饰、汽车行业等广泛行业,其中有10多家企业获得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两个行业的重大订单。 “近期上市公司订单频繁,不仅仅是季节性波动,而是政策窗口、全球库存调整、IT技术时代三大周期交汇的结果。”中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白文曦表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制造优势凸显。由于政治指引和技术迭代的共振,新订单更多集中在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同时,接单方式从单纯的产品采购转变为技术合作、供应链协作,有望显着改善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客户关系。据了解,以华电科技有限公司为首的联合体签约辽宁省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合同金额341.5万元,涵盖单桩基础、风机安装等全链条服务。上海虹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希望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望股份”)荣获储能电源r厂项目合同金额分别为6.16亿元和5.2亿元。这符合《电力设备行业持续发展工作计划(2025-2026年)》的指导方针。国家电网预计2025年电网投资将超过6500亿元。南方电网也计划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创纪录的1750亿元,这也将支撑行业增长。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兰州兰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与中国核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价值5.8亿元的核电主工艺装备合同。 Robotco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7.6亿提供全线太阳能电池解决方案,获得100万元订单。天津赛象科技有限公司为空客天津项目提供了价值5.32亿元的运输设备。蓝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技术为依托智能仓储储备丰富,与九号(珠海)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拿下1.38亿元多层仓库建设订单。全国企业联合会资产委员会委员、高级经济师董鹏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高端制造业的优势越来越凸显。特别是技术迭代正在带动上市公司企业订单结构进一步优化,尤其是AI算力、储能、TOPCon2.0太阳能等新技术相关订单的增加,表明下游客户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热情不断高涨。转向“科技生产” 回顾四季度以来70余家上市公司的采购订单和战略合作关系,不仅规模大,也是这些公司的业绩。公司的海外业务正在从“产品出口”向“技术出口”转变。例如,中国能源建设有限公司所属联合体与沙特各方签署了三项新的总能源协议,总金额为27.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55.4万元),涵盖1吉瓦风电、2吉瓦风电和2吉瓦太阳能项目。中国电建实现多领域海外扩张,签约沙特两个2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IPP项目(总成本117.19亿元),并获得秘鲁65.68亿元医院建设项目订单。此外,宁夏鑫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埃及一家公司签订了价值202.89万美元的合同,为胶原蛋白肽生产线提供技术指导和专利审批。济南恒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1400万美元海外订单将为客户提供一条连续的工业废轮胎裂解生产线。博迈克码头E工程有限公司签订的1.9亿美元至2.4亿美元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项目合同,为圭亚那油田提供顶部模块、化学撬等核心设备的设计和建造,深化与MODEC(全球领先的浮式LNG生产、储卸设备供应商之一)等国际公司的长期合作。上海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表明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一些企业迈出了“海外扩张”的步伐。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pe作者的个人意见。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